8月31号8点30分,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资源勘查工程5班与3班分别在王德海老师与李晓波老师的带领下“进军”牤牛山。早在几天前,从其他班级同学的描述中我们得知,牤牛山路线中不仅有着陡峭的山峰,还有这有着诸如草爬子的虫子以及带刺的大片植株。于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们全副武装准备迎接今天的实习挑战。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后,两个班级的同学都来到了牤牛山脚下。在山脚下,王老师告诉我们,此次牤牛山路线主要观察的内容是:①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及陆相沉积岩石。②沉积矿产地质。
在每次实习中,寻找每个组的出露界限是对于同学们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想要准确地定位分界线,同学们不仅要对每个组的剖面岩性有着足够的了解,还需要对野外露头岩石有着精准的定性。虽然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脑力和体力的过程,但是每当同学们成功发现岩层界限的时候,欢悦声总会回荡在山谷之中,同学们总会笑容满面地寻找下一组剖面。
牤牛山地势险峻,果真名不虚传,在攀爬牤牛山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下,大家最终在12点左右成功登顶。相互望着各自满是汗水的脸颊,大家不禁哈哈大笑。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牤牛山顶部观察记录完出露岩层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下山。由于牤牛山人迹罕至,上山与下山的路都是野路,可以想象,若是在下雨天气,上山与下山都是极其危险的。所幸今日为大晴天,但是大家在下山的过程中依然不敢放松丝毫警惕。在大概半小时后,大家最终全部达到山底。经过检查,除了两位同学被马蜂轻微蜇伤以外,其他同学没有出现意外。
经过总结我们得知,本次路线共观察出露七个组,其中马家沟组为灰色厚层花纹状含硅质结核白云质灰岩、虫孔灰岩;本溪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它与下伏地层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太原组中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为泥岩页岩、细砂岩、粗砂岩;山西组上中下部分别为泥岩页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石盒子组主体岩性为黄绿色砂岩,底部为一层含砾粗砂岩;蛤蟆山组为紫褐色—黄褐色砾岩;红砬子组下部为紫色砂岩,中部为浅灰紫色砂岩夹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上部为浅灰紫色砂岩,为干旱炎热气候下的荒漠相沉积。
通过本路线的实习,我们掌握了华北地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各组的主要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类型,划分依据,沉积环境。掌握了路线中各种类型的灰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的基本特征。了解了平行不整合的概念,观察到了华北地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本溪组之间平行不整合解除关系的基本特征。
(资源勘查五班牤牛山顶合照)